最后更新 2 年
花籠(Aztekium ritteri (Boed.) Boed.)又名皺稜球,是仙人掌科皺稜球屬的多年生植物。多肉植物,分佈於墨西哥東北部。花籠因野外種群面臨滅絕威脅,列為華盛頓公約附錄一物種(自2017年10月4日起生效),除有國家機關證明為非商業進出口行為(例如純科研目的),禁止一切國際間的植株貿易。同時,花籠的野生種群也受墨西哥聯邦政府環境保護機構的(PROFEPA)的保護,在NOM-059-SEMARNAT-2010名單中列為瀕危物種。
文章目錄
花籠的介紹
花籠的別稱
花籠又名花筥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9年 ver 3.1——瀕危(LC)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CITES)2019年版附錄Ⅰ。
生活習性
花籠喜歡長在主要由易碎的石灰石構成陡峭的山崖上,常生長於背陰坡岩石的背陰面,紮根於苔蘚之上。花籠喜群居,在原產地沒有被破壞過的地方,花籠常一群聚集生長在一起。
花期: 花籠的花期通常從4月份一直可以開到10月份,但主要集中在春夏之交。
形態特徵
花籠的外觀非常特殊,通常不會與其他球類混淆起來的。它的個體很小,單頭植株直徑一般在3~5cm,最大一般7cm,扁球狀。和花籠的生長環境相一致的是,它沒有通常仙人掌植物那樣發達的、可存貯水分的肉質根。花籠的球體通常有6~12條左右的稜,在稜與稜之間,橫延著許多小的副稜,像整條稜都打皺一樣,這也是這個屬的中文名:皺稜球屬的來歷。
年幼植株的顏色為淡草綠色中透著蒼白,老年植株更加趨向灰綠色。人工栽培條件下,花籠幼嫩的部分,呈現出紫紅色,這種情況在嫁接株上表現更加明顯。花籠球體的稜脊和頂部長著早落而捲曲的土黃色小刺1~3根以及微小的絨毛,這些絨毛沿著稜脊的中心線生長,而副稜脊上則不長絨毛。
花小,直徑不超過1cm,白色稍帶粉紅,外圍花瓣色較深,通常嫁接花籠開出的花色更加泛紅,花瓣的外周通常綴有略深的條紋。花朵從球頂部的絨毛中開出,有六個萼瓣同時開放。花朵的管束很長,呈高腳杯狀,花朵具有輕微的香氣,種子細小。野生花籠的種子通常透過風進行傳播。 花籠的變異品種主要有花籠錦,花籠綴化,分割稜的花籠等。非常少見。
花籠的養護方式
花籠的養護
盆栽常用腐葉土、粗沙、培養土和少許幹牛糞的混合基質。生長期盆土保持稍乾燥,可多噴霧。除夏季強光時適當遮陽外,均需充足陽光。花籠生長較慢,在栽培上必須小心照料。冬季盆土保持乾燥,實生苗能耐2~3℃低溫。嫁接苗需保持室溫10℃以上。否則量天尺極易受凍腐爛。
注意事項
施肥與生長速度要協調。少施肥或不施肥為好。施肥和澆水一樣,要和植物的生長速度相適應。澆水少的品種,施肥也可以少。在拇指盆栽的養護過程中,刻意加大溫差,並經常施一些速效肥,能使植物生長迅速。所以,施肥一定要根據生長情況來調整,這樣可以形成良性迴圈。
花籠的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
花籠一般只採取種子繁殖,但這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儘管花籠種子很容易得到,發芽率也很高,但苗期的管理難度非常大,一個不注意就能被曬熟,幾天不去看就可能被青苔吞噬,想長成型需要太多的關心和照顧,因此實生栽培花籠是一件需要很大耐心並經過非常漫長時間才能實現的事。
嫁接
花籠生長極緩慢。且由於其塊狀根排水不良則易腐爛,故用嫁接方法可加快其生長,又可避免爛根。一般都採取側芽嫁接,實生苗嫁接幾乎是無法進行的。嫁接的花籠通常不大便會群出子球,尤其是嫁接在三角柱上,長到10cm的嫁接球也並不需要多少年。三角嫁接株適合用來收種子,但由於非常愛出子球,觀賞性較差,三角的耐寒耐熱性、壽命和美觀程度也很不理想。推薦南方和北方的朋友採用龍神柱嫁接,操作簡單,成活率較高。
花籠的疾病防治
在養護花寵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花寵的疾病防治。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花寵疾病和防治方法
病蟲害
花籠常見的病蟲害有蟲、白粉、紅腳蛛等。可以使用農藥噴酒或者手工清除的方法進行防治
根腐病
花籠的根部如果過於溼潤,容易導致根腐病。可以透過減少澆水或者更換土的方法進行防治。3.葉枯病:花籠的葉片如果出現枯菱的現象,可能是由於營養不良或者病菌感染導致。可以透過適當施肥或者使用殺菌劑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