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 1 年
蘆薈(Aloe vera (L.) Burm. f.)是百合目百合科草本植物。多年生,常綠,地上莖很短;葉片肥厚多汁,呈狹披針形,基部寬闊為粉綠色,邊緣有刺狀小齒;花有黃色或赤色斑點;果實呈三角形;花期在冬末。蘆薈的“蘆”字就是黑色的意思,而“薈”字就是聚集的意思,蘆薈因為其葉片被切開後,切口處滴下來的液體,會由咖啡色變黑色,慢慢會凝聚起來,故名“蘆薈”。
文章目錄
蘆薈的介紹
蘆薈的形態特徵
常綠、多肉質的草本植物。莖較短。葉近簇生或稍二列(幼小植株),肥厚多汁,條狀披針形,粉綠色,長15-35釐米,基部寬4-5釐米,頂端有幾個小齒,邊緣疏生刺狀小齒。花葶高60-90釐米,不分枝或有時稍分枝;總狀花序具幾十朵花;苞片近披針形,先端銳尖;花點垂,稀疏排列,淡黃色而有紅斑;花被長約2.5釐米,裂片先端稍外彎;雄蕊與花被近等長或略長,花柱明顯伸出花被外。
蘆薈花語
蘆薈的花語是自尊又自卑的愛。花占卜是你總是揹負著一個很大的包袱,裡面裝滿感情的困擾,令您精神受損,消沉而無生氣。其實您是一個很堅強的人,勇於承受挑戰和壓力,只要您有堅定的意志,一定可以衝破心理障礙,重現昔日的光采。
蘆薈的生長習性
蘆薈以透水透氣效能好,有機質含量高,pH值在 6.5 — 7.2 。喜光,耐半陰,忌陽光直射和過度廕庇。適宜生長環境溫度為 20 — 30 ℃,夜間最佳溫度為 14 — 17 ℃。低於 10 ℃基本停止生長,低於 0 ℃蘆薈葉肉受凍全部萎蔫死亡。蘆薈有較強的抗旱能力,離土的蘆薈能幹放數月不死。蘆薈生長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不耐澇。蘆薈有較強的抗旱能力,離土的蘆薈能幹放數月不死。蘆薈生長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不耐澇。蘆薈不僅需要氮磷鉀,還需要一些微量元素。為保證蘆薈是綠色天然植物,要儘量使用發酵的有機肥,餅肥、雞糞、堆肥。蚯蚓糞肥更適合種植蘆薈。
蘆薈的栽培技術
蘆薈喜溫怕冷,當氣溫降低至15℃時即停止生長,降至0℃以下時開始死亡,因此北方地區須大棚種植或室內盆栽。蘆薈是熱帶、亞熱帶喜光植物,生長要求有充足的陽光、空氣。同時,蘆薈又是熱帶沙漠肉質植物,忌積水、潮溼、不通風透氣。蘆薈適合在透氣性強、滲水性好的沙質土壤中生長,需肥量不大,以有機肥為主,輔以微量元素肥料。
一、選地整地
土壤以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佳,將土適當施以廄肥或堆肥,耕細耙平,一般畝施腐熟有機肥1500-2000kg,然後作寬0.8-1m,長視地形而定的畦。過溼過粘事的土壤不宜栽種。
二、分株育苗
分株繁殖於每年春季(3-4月),或秋、冬季(9-11月),將蘆薈每株周圍分櫱出來的小苗,連根挖取,並切斷與母株連線的地下莖,即可定植。芽插繁殖是從母株的葉腋處,切取長5-10cm的新芽,放在陰涼的地方,夏季4-5小時,冬季1-2日,待切口稍幹,扦插在搭有蔭柵的苗床上。插後20天生根,在苗床培育2-3個月即可出圃定植。
三、定植
於春季(3-4月),或秋季(9-11月)均可定植,用10-20cm高的分株苗或穿插苗,植距為50cm×50cm或40cm×50cm,每畦種2行,每穴栽1株。定植時將根舒展,覆土壓緊,如土壤乾燥時需淺水定根,並用小樹枝做臨時遮蔭。
四、田間管理
(一)淋水排水 夏季天熱時必須淋水,保持土壤溼潤。但不宜過於潮溼,注意排除積水,以免爛根。
(二)鬆土除草 生長期間要勤除草和鬆土,雨季除草要將除下的雜草清除出園外,堆漚作肥。旱季除草,要將除出的雜草覆蓋根際。在除草的同時結合鬆土或培土。
(三)施肥 為了促進植株的生長,要及時施肥,以腐熟有機肥為主結合化肥。每年施化肥3-4次,每次每畝施腐熟有機肥4000-5000kg,混合尿素6kg,過磷酸鈣50kg。
蘆薈的繁殖方式
分生繁殖
分生繁殖是蘆薈的主要繁殖方法。將蘆薈幼株從母體分離出來,另行栽植,形成獨立生活的蘆薈新植株。分生繁殖在蘆薈整個生長期中都可進行,但以春秋兩季作分生繁殖時溫度條件最為適宜。春秋分生繁殖的蘆薈新苗返青較快,易成活,只要土床保持良好的通氣透水狀態,蘆薈分生苗很快可以恢復生長。在分生繁殖過程中,具體操作可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是將由蘆薈莖基或根部的吸芽長成的,帶有幼根的幼株直接從母體剝離下來,然後移栽到苗圃或生產田中。另一種方法是用分株刀具將母株萌發出的幼苗與母株分離,但不要撥出來,仍讓幼苗留在原位,使其生長一股時間(一般半個月左右),形成獨立的根系,達到完全自養狀態,再將幼苗作帶土移栽,定植在大田中,及時澆一遍定植水。如果蘆薈幼苗彩切離,再帶土移栽的方法,基本上無“緩苗期”。蘆薈幼苗生長快,在春夏秋季都可以隨時進行,但比較費時間。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也是蘆薈良種繁殖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扦插繁殖與分生繁殖的區別是,分生繁殖是將帶根的完整的蘆薈幼苗植株,從母體上分離下來,進行繁殖。然而,扦插繁殖是利用不帶根蘆薈主莖和側枝的下端可以發生不定根的特性,分離繁殖蘆薈新的植株,這對於分株發達和莖節容易伸長的蘆薈種和品種特別適宜。在去除頂芽以後,側芽迅猛地發育,長成的很多分枝可以用作扦插繁殖材料。蘆薈的扦插主要採用莖插和根插,而葉插很難成功。蘆薈扦插可以露地進行,也可以在大棚保護地或溫室內進行。露地扦插可以利用露地床進行大量繁殖,依季節不同,可以適當地地採取塑膠覆蓋保護或蔭棚遮蔭等措施,促進蘆薈枝條髮根和不定芽產生,以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
蘆薈的主要價值
食用價值
早在1918年,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就確認蘆薈(Aloe vera,即庫拉索蘆薈)可食用。如今,庫拉索蘆薈凝膠製品已經被廣泛應用於飲料、果凍、酸奶、罐頭等食品的製作中。
保健價值
蘆薈蘊含75種元素,與人體細胞所需物質幾乎完全吻合,有著明顯的保健價值,被人們榮稱為“神奇植物”、“家庭藥箱”。
抗衰老
蘆薈中的粘液(mucin,就是蛋白質),是以arboran A Baloe mannanaloetin等多糖類為核心成分,粘液類物質是防止細胞老化和治療慢性過敏的重要成分。 粘液素存在於人體的肌肉和胃腸粘膜等處,讓組織富有彈性,如果液素不足,肌肉和粘膜就會喪失了彈性而僵硬老化。構成人體的細胞,如果粘液素不足,細胞就會逐漸衰弱,失去防禦病菌、病毒的能力。另外,粘液素還有壯身、強精作用。
促進癒合
對人工創傷鼠背蘆薈有促進癒合功效,對人工結膜水腫的兔蘆薈可縮短治癒天數。蘆薈漿汁製劑對皮膚創傷、燒傷以及x線區域性照射均有保護作用。
強心活血
蘆薈中的異檸檬酸鈣等具有強心、促進血液迴圈、軟化硬化動脈、降低膽固醇含量、擴張毛細血管的作用,使血液迴圈暢通,減少膽固醇值,減輕心臟負擔,使血壓保持正常,清除血液中的“毒素”。
免疫和再生
蘆薈素A、創傷激素和聚糖肽甘露(Ke-2)等具有抗病毒感染,促進傷口癒合復原的作用,有消炎殺菌、吸熱消腫、軟化皮膚、保持細胞活力的功能,凝膠多糖與愈傷酸聯合還具有癒合創傷活性。
美容價值
蘆薈中含的多糖和多種維生素對人體皮膚有良好的營養、滋潤、增白作用。翠葉蘆薈是最適宜直接美容的蘆薈鮮葉,即庫拉索蘆薈,它具有使皮膚收斂、柔軟化、保溼、消炎、漂白的效能。還有解除硬化、角化、改善傷痕的作用,不僅能防止小皺紋、眼袋、皮膚鬆弛,還能保持皮膚溼潤、嬌嫩,同時,還可以治療皮膚炎症,對粉刺、雀斑、痤瘡以及燙傷、刀傷、蟲咬等亦有很好的療效。對頭髮也同樣有效,能使頭髮保持溼潤光滑,預防脫髮。
中醫藥
功效
瀉火;解毒;化瘀;殺蟲。主目赤;便秘;白濁;尿血;小兒驚癇;疳積;燒燙傷;婦女閉經;痔瘡;疥瘡;癰癤腫毒;跌打損傷。
藥理作用
殺菌、消炎、健胃下洩、強心活血、免疫和再生、抗腫瘤、抗衰老、解毒、鎮痛等藥理作用。 [6][20]
藥用禁忌
性味:苦,寒。孕婦忌服,脾胃虛弱者禁用。
蘆薈的病蟲防治
病害防治
蘆薈常見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葉枯病、白絹病及細菌性病害。
蘆薈鏽病
症狀:肉質葉上產生黃褐色病斑。夏孢子堆生在表皮下,裸露後呈紅褐色,粉狀。冬孢子堆生在表皮下,破裂後呈黑褐色。
病原物:Uromycesaloes(Cooke)Magnus,又稱蘆薈單胞鏽菌。
侵染途徑:病菌主要以冬孢子隨病株殘體留在土壤表面越冬。
發生條件:鏽病的發生與氣候條件有著密切的關係,在日平均氣溫27℃-32℃,天氣多雨,溼度大,鏽病會嚴重發生。
防治方法:清除田間病殘體,集中燒燬。
蘆薈褐斑病
症狀:蘆薈褐斑病發病初期,葉片上產生墨綠色的水漬狀病斑,隨著病情的發展,病斑擴充套件為圓形或不規則形,中央凹陷,呈灰褐色或紅褐色,邊緣有水漬狀壞死暈圈。發病後期,病斑上會產生成堆的黑色顆粒,此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害發生嚴重時病斑密佈,導致葉片腐爛。
防治方法:
1、選栽抗病品種。
2、加強田間管理。科學施肥,均衡氮、磷、鉀肥。做好通風透氣,降低田間溼度。
3、清除菌源。及時清除田間發病較嚴重地病株、病葉,將其深埋,並對發病區土壤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800倍液進行消毒。
4、藥劑防治。苗期噴灑77%可殺得可溼性粉劑,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每15-20天噴1次,1年內噴3-4次。
蘆薈葉枯病
症狀:多從葉尖或葉緣產生褐色小斑點,後擴充套件為半圓形乾枯,病斑皺縮,中央灰褐色,邊緣具水漬狀暗褐色的環帶,後期病斑上生小黑點排列呈同心輪紋狀。
發生規律:南方地區全年發病,經常可見到,比炭疽病輕,該菌以菌絲體在土壤中越冬。菌絲體在土中可存活2~3年,靠雨水或昆蟲傳播。
防治方法:
1、嚴格檢疫,防止該病向無病區擴散。
2、選用庫拉索、中國蘆薈、木立蘆薈等抗病性較強的品種。
3、採用組織塊繁技術,提供無病優質種苗。
4、蘆薈忌溼怕冷,注意科學用水,合理施肥,注意磷鉀配合使用,增強抗病力。
5、發病初期噴灑27%銅高尚懸浮劑600倍液或1100倍式波爾多液、75%達科寧(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
家庭盆栽蘆薈,對病害宜採取預防為主,在病害發生前選擇抗病品種和優質無病害種苗,其觀賞價值已下降。病害預防:在病害未發生前,或已發病的植株去除帶病部位後,將0.5-0.8的石灰等量式波爾多液(即每100公斤水加硫酸銅和石灰各0.5-0.8公斤)施於蘆薈葉面,可有效預防、抑制病菌侵入和蔓延。病害治療。病害發生後,用內吸傳導的治療劑如託布津、瑞毒黴等,以及抗生素如硫酸鏈黴素、農用鏈黴素、春雷黴素、井岡黴素等直接施用,能殺死蘆薈體內的病原菌,控制病害蔓延。
蟲害防治
防治病蟲害上要採用科學的防治措施,大力推廣無公害防治技術,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達到既有效控制病蟲危害,又能使產品農藥殘留量不超標。在防治上採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措施,適時早防。
農業防治
蘆薈開始採收前分別於“立春”及“立秋”前晴天清除舊母莖,進行一次徹底的清園,消滅潛伏於枯枝落葉和土壤中的病蟲源。清園要將舊母莖和新長出來畸形、病蟲傷的嫩莖割除,搬離田間集中燒燬;同時噴灑除草劑清除田間雜草,並扒開蘆薈蔸頭的沙土,把殘留莖清除乾淨,經陽光暴曬1-2天,每667m2用70%甲基託布津和50%多菌靈各0.5kg,辛硫磷1kg混合加水500-600kg淋澆蔸頭,然後覆蓋5-6cm客沙,消滅病蟲源;加強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注意氮、磷、鉀及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若筍園土壤偏酸性,可施入適量的石灰粉調節土壤酸鹼度;注意防旱排澇,促進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力;不可採收過度,避免造成植株早衰。
藥劑防治
藥劑防治要掌握好防治關鍵期,對莖枯病等病害應抓住發病初期進行防治,保護好母莖萌發至成熟前這段易感病期:對害蟲要抓住幼蟲孵化高峰期至幼齡期防治。清園後,幼莖剛長出時就開始噴藥防治莖枯病,噴施藥劑要堅持到莖葉老化。藥劑要經常輪換使用,不長期使用單一藥劑,以免產生抗藥性而影響藥效。
母莖生長期:適當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如大生M-45可溼性粉劑或65%好生靈可溼性粉劑或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或80%新萬生可溼性粉劑300倍液、或65%代森銨水劑800-1000倍液防治莖枯病和褐斑病;防治害蟲要在幼蟲1-2齡噴藥,用5%抑太保乳油1000-1500倍液、或90%敵百蟲晶體600-8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加少量樂果、或2.5%溴氰菊酯乳油600-800倍液混合敵百蟲或安打3000倍液防治夜蛾科害蟲:用10%大功臣1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500-2000倍液防治蚜蟲和薊馬;發生蟎類和紅蜘蛛可用殺蟎特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
採收期:應推行生物防治,可用12%敵力康1000倍液或3%克菌康800-1000倍液等生物製劑防治莖枯病;用菜碩星600-800倍液、或白僵菌或蘇雲金桿菌1000倍液、或米滿1500倍液防治斜紋夜蛾等蛾科害蟲;用阿維菌素類生物農藥防治蚜蟲和薊馬。對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和夜蛾科成蟲可用糖醋液(糖3份,醋3份,酒1份,水10份加敵百蟲0.1%)於傍晚置於田間誘殺成蟲。